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论风险导向审计方法在新疆农信社经济责任审计的应用

时间:2024-09-03

摘要:本文首先对风险导向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概念进行概述,其次,阐述目前新疆农信社经济责任审计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引入风险导向审计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再次,探讨风险导向审计在农信社经济责任审计的具体运用,最后,结合农信社内部审计运作情况提出几点建议,期望通过引入风险导向审计方法提高经济责任审计资源配置和使用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提升审计效率和效果,实现内审服务组织治理和价值增值的目标。

关键词:新疆农信社;风险导向审计;经济责任审计

一、相关概念

农信社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农信社审计部受人力资源部委托,对辖内机构主要负责人就其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开展的审计。审计目的主要通过离任审计,公正、客观地评价被审计对象在任期内的工作职责履行情况和廉洁自律情况;审计内容主要包括遵循金融政策和法规情况、内部控制执行情况、行社业务经营成果财务收支情况、重大经营决策情况、家庭财务稳健情况及廉政从业规定情况等,是集财务收支审计、行为审计、效益审计于一体的综合性审计。

风险导向审计方法,是在传统的账项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发展与改革形成的一种新型审计方式,目前广泛应用于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导向审计将“风险”概念引入审计程序,首先通过了解被审计对象及其环境,从宏观上把握审计所面临的风险,其次通过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来调整实质性测试的范围,然后通过运用分析程序,来识别可能存在的重大错报风险,最后根据审计风险模型确定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从理论上既解决了传统审计抽样的随意性,又解决了审计资源分配问题。

二、风险导向审计方法在农信社经济责任审计的应用

(一)风险评估

当今社会,国内外金融形势纷繁复杂,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发展进程加快,特别是创新金融业务的不断开展,风险管控成为银行业管理中的重头戏,对高管人员的胜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济责任审计相较其他一般审计具有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一是审计风险较高,由于审计结果直接关系个人职业生涯,导致对审计风险的可容忍程度偏低;二是审计期间时间跨度较长,加之被审计对象在工作领域中掌握一定职权,对舞弊风险识别评估要求更高;三是审计时效性强,农信社目前经责审计现场时间平均为5-7天,从立项到审计项目完成一般不超过30天,审计人员配置平均为5-7人,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在短时间内对高级管理人员一个任期甚至更长期间所分管的信贷、财务等工作进行全面审计评价,如果进行详细全面检查时间和成本上都是不科学的,如何合理科学的配置审计资源,将审计风险将至最低,保证经济责任审计质量,传统审计方法已经无法适应经济责任审计的特殊性要求。因此亟需引入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方法,运用风险理念找出风险点、风险域,合理规划分配审计资源,通过了解被审计对象内外部环境并进行风险识别与评估,初步判断风险,加大对内部控制环节薄弱领域的审计力度,更有效识别并控制舞弊风险,保证经济责任审计质量。

1.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内外部环境

基于风险导向审计方法的经济责任审计计划是建立在对被审计对象全面了解的基础上,在制定计划之前,需要对其内外部环境进行审前分析明确高风险领域。项目组成员可以综合运用多种审计方法,将检查、观察、数据筛查分析、重新计算、询问等审计方法有机结合,全面了解被审计单位日常业务经营活动、战略目标、管理决策及外部环境。

项目组成员在了解阶段需要关注的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对被审计单位外部环境的了解重点包括但不限于金融形势、制度体系、监管环境、主要贷款人所处行业状况、市场竞争力、重点诉讼等情况区域经济特点以及其他因素,审计高风险领域识别的准确性;其次,内部环境的了解重点关注一是被审计单位的组织结构、法人治理结构、业务经营情况、资产负债结构及信贷资产质量、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各项指标完成和考核情况、风险管理等方面,二是被审计对象的工作履历、综合素质、职责责任、风险偏好以及是否存在舞弊动机等;最后从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组织结构、内部控制制度健全性、职责分离、各类委员会设置及作用发挥、授权管理、被审计对象各项管理政策执行落实、内审计部门独立性及职能履行作用发挥等方面了解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环境。

2.识别业务经营中风险

现阶段,农信社业务较为单一,主要為存贷款业务,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占据主导地位。作为项目组成员在制定经济责任计划前需对辖内被审计单位业务层面风险按照一定标准进行划分,对信贷业务、存款业务、财务会计管理、中间业务等业务单元的主要控制点进行逐个识别分析评估,对辖内被审计单位风险状况进行“画像”,找到关键业务层面风险,有针对性地制定审计计划,合理分配审计资源。

(1)信贷业务。信贷业务的主要风险集中在借款人的信用风险以及授信的操作风险上,主要控制环节为贷前调查、信用等级评定、贷款实际用途、抵押担保落实、贷后跟踪检查等,控制环节有效运行直接决定信用风险能否被有效识别并过滤,从而避免到期无法偿还形成不良贷款。

(2)存款业务。存款业务的主要风险集中表现为操作风险、合规风险以及流动性风险。近年来,存款和柜台业务案件频发,包括侵吞客户存款、挪用客户资金等,这些看似不可能发生的案件却屡禁不止,归根结底在于内控缺失,存款业务关键控制环节未有效发挥作用。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审计人员要重视存款业务内控有效性测试,同时关注存款业务的真实性。

(3)财务管理。财务管理贯穿经营活动全过程,直观反映被审计单位的经营效益、资产质量、市场竞争、发展战略等。财务管理活动重点关注营业开支费用的情况有无超出预算范围,营业收入成本费用是否准确完整计量;是否存在人为调节利润;资产购置及处置是否规范等。

3.制定经济责任审计计划

通过对被审计单位内外部环境的分析,从内外部环境、内部控制实施的有效性、业务经营的合规程度、财务及非财务数据的监测分析等多维度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全面系统分析,初步掌握被审计单位的总体经营和风险状况,识别出重点审计机构和重点审计业务环节,准确把握审计重点,确保重点风险领域和重点风险机构受到关注。一般来说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内部控制未得到有效执行的行社往往隐含着较大风险;分支机构多、业务品种复杂、业务交易量大的行社往往风险较大。

在计划阶段需要重点关注那些不能合理解释的重大差异和变动数据;重点研究省联社下达的具有指向性的绩效考核指标,是否存在高管人员及员工处于异常压力之下,虚报相关财务信息以维护自身利益行为;从品行、能力、合规意识经营理念等多方面对高管人员进行“画像”,阅历、经验丰富,素质和能力高,重视合规文化建设的高级管理人员,机构风险相对较小,反之亦然。在实际操作中,可以依托审计信息系统,细致、全面罗列辖内机构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风险要素和风险点,综合考虑内外部因素引起的风险,及时修正调整动态风险,识别出重要业务活动所面临的风险,评估风险发生的概率、频率及风险的危害,设置风险状况评价定性和定量指标,对辖内机构的整体风险状况和重点风险业务领域进行量化,为经济责任审计计划的制定提供方向性需求。

(二)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划分重大风险领域,分配审计资源的关键环节,是审计人员安排进一步审计程序的主要依据。首先通过了解关键管理人员风格、长期发展规划、内外部环境等对被审计单位战略经营风险分析评估;其次对信贷业务、存款业务、中间业务、财务管理等重点环节评估业务流程风险,分析识别重大风险领域,根据风险分布情况合理配置审计资源,提高审计有效性。

评估信贷业务的风险水平可以通过了解信贷资产结构、贷款安全性、运营流动性及盈利目标等方面,通过不良贷款比率、贷款损失率、关联方的贷款比例、资产流动性比例、资产损失准备充足率、人民币及外汇中长期贷款比例以及利息回收率等指标量化;评估存款业务的风险水平可以检查存款余额水平、存款资金使用用途以及存款流动性,分别从同业之间比较以及自身银行发展情况两方面进行评估,可以借助存款市场占有率、平均存款增长率、业务量增加率、存款备付金率等相关评价指标;对中间业务的风险评估需要结合每项中间业务各自品种的特点,通过分析重要性、风险发生频率以及损失程度来综合判断评估风险;财务管理的风险评估可以通过对被审计单位盈利能力、资产流动性、收入成本、应收账款账龄、成本收入比率、资产利润率、资本利润率、资本充足率、各项流动性等各类财务指标执行分析程序。

基于上述对战略风险评估、各业务流程风险评估结果,对被审计单位总体风险进行分析,评估风险等级,確定审计重点进行资源配置。

(三)风险应对

1.制定总体应对措施

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进行了总体环境分析,对全面风险、各业务层面风险进行了识别与评估,识别出经济责任审计中财务报表、业务层次以及被审计对象行为责任中的重点风险领域,制定实施进一步审计策略以降低审计风险至可接受水平。总体应对策略包括:保持审计人员职业怀疑态度;分派更多有经验的审计人员;提供详细及时的审计督导等。

2.实施控制测试程序

控制测试指的是测试控制运行的有效性,包括被审计单位控制政策和程序设计的合理性及制度执行的有效性。内部审计人员在了解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后,对准备依赖的内部控制执行控制测试,减少实质性测试审计程序,提高审计工作效率。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对被审计对象影响大、风险大以及对内控依赖性较大的环节进行控制测试,可以采用询问、观察、检查、重新执行等程序对内部控制运行的有效性进行评价。

3.实施实质性测试

实质性测试程序是经济责任审计中最关键必不可少的环节,无论内部控制是否有效均需要执行。审计人员在评估审计风险以及内部控制执行情况的基础上,确认审计重点后,细化审计策略实施实质性测试,对关键经营环节及风险点的业务和事项通过检查、询问、观察、函证以及计算分析等方法进行审计。根据审计重点进行资源配置,尤其对被审计对象的直接责任需要关注,如审批或决策重大经济交易额事项。经济责任审计的实质性测试程序需要从被审计对象行为的可靠、合法、有效性出发对经济活动、财务账簿、账户余额进行细节测试和实质性分析程序。

三、结语

现阶段,风险导向审计方法广泛应用于注册会计师审计,由于受我国的制度环境及理论环境的影响,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我国还未普遍开展运用。将风险导向审计方法引入经济责任审计项目需要审计人员在现场审计前对被审计单位各方面进行深入了解。为更好的满足风险导向审计需要,为引入风险导向审计方法提供机制保障,提出几点建议:一是建立有效的质量监控机制,坚持依法审计、实事求是,增强风险监督和控制能力,提高审计质量,为引入风险导向审计提供基础保障;二是加强审计队伍建设,提升审计人员“软能力”、“硬技能”,培养审计人员学习创新能力和风险识别、评估能力,为引入风险导向审计提供人才保障;三是利用非现场审计技术,建立项目审计数据库,在有限时间内准确评估被审计单位风险状况,为引入风险导向审计提供技术保障;四是建立农信社高层管理人员数据信息库,录入被审计对象的基本信息、历年审查问题、案件处理及线索移送等资料,实施信息动态管理以及资源共享,为引入风险导向审计提供数据支持。

参考文献:

[1]鲍国明.内部经济责任审计[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12:337-418

[2]雷雯,陈玉洁.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及风险防范[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6:56-78

[3]农行审计局武汉分局课题组.试论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农行经济责任审计中的应用[J].全国内部审计理论研讨优秀论文集,2011:1-20

作者简介:卢雪梅(1988.11-),山东单县人,职称:审计师、经济师,工作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研究方向:财政税收,审计。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