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8
钟立璇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利用信息技术指导教学已经成为当今教学的一大特点. 其出现成为现代教育的一大亮点,改变了以往空洞客观的讲解,转而将客观知识变得直观易懂,同时还丰富了学生的视野,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对知识的理解力,提高了教学效率.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就可以不加取舍地“泛用”这一技术,相反地,我们应该尽量做到有效地取舍,合理科学地运用信息技术,让其与数学教学课堂整合起来的同时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进而从根本上保证信息技术的有效使用,让信息技术对优化数学课堂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关键词】 信息技术;优化;初中数学;方法
一、“做中学”
在“做中学”是著名教育家杜威的重要教育理念,在他看来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提升能力是传授知识的最佳途径. 而且这种学习对于学生掌握知识来说也更加稳固、扎实. 落实到教学中,就是要让学生学会通过自己的大脑,主动地去思考问题,主动地去获取知识. 而在当今的信息技术环境下,通过信息技术,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操作计算机,真切体验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实现边做边学. 例如在一次数学实验课中,由于很多学生容易认为角的大小跟角的边长有关的错误,所以我利用信息技术做了如下设计:在计算机屏幕上分别出示了一组两个角相等而边长不等的两个角和两个角的两条边长相等而角度不相等的图形,让学生认真观察后判断角的大小. 结果有很多同学都判定边长长的这一组角较大. 对于学生的判断我没有立即作出评论,而是让他们亲自动手对角进行测量,同时对自己的测量结果展开讨论,然后再利用计算机操作一个高亮度的角,让学生观察它的角的大小有没有随着边的增长而增长. 学生们通过自己的实践检测以及亲眼目睹了角的两边增长并没有改变角的大小的这个过程,很快他们就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进而牢牢掌握住了知识. 所以说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学会在“做中学”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优化数学教学课堂,而且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会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让知识直观化
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一大优点就是可以让客观的知识直观化、简洁化. 作为数学这门学科而言,由于其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所以它对于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有很高的要求. 但是作为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的思维还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对思维要求比较高的知识点对于他们来说学习起来相对吃力,而信息技术的出现,则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比如对于学生掌握起来相对困难的变式,为了帮助他们理解,我利用信息技术做了这样一个Flash,分别画出:图像一y = 3x2,图像二y = 3(x + 1)2,图像三y = 3x2 + 6x - 1. 第一步:点击“开始”,出现y = x2的图像;第二步:点击“下一步”按纽,曲线纵坐标伸长到原来的3倍,得到y = 3x2的图像;第三步:点击“下一步”按纽,曲线向左缓慢移动1个单位,得到y = 3(x + 1)2的图像;第四步:点击“下一步”按纽,曲线向上缓慢移动5个单位,得到y = 3(x + 1)2 - 5的图像;而且上面的每一个步骤都可以重复观看. 通过这样一个过程,学生们不仅兴趣大增,而且对于整个图像变化的过程都记忆犹新,进而很好地理解和掌握了这一重要知识点. 除了学习变式知识,在很多的知识学习中,特别是空间想象力要求最高的几何学习,我也曾多次运用这一方法. 这一方法对于学生来说可谓是“百闻不如一见”,而对于我来说则减轻了我的教学负担,提升了教学效率.
三、活跃思维
在信息技术中,由于对计算机的运用,进而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了一个交互式的学习环境,它不仅丰富和拓展了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提升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而且可以起到活跃学生思维,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学会“迁移知识”,培养了他们的创造力. 比如说我在电脑上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在△OAB中,底边长OA = 100米,高OB = 80米,则矩形OEDC的面积是随着哪些量的变化而变化?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后很快就告诉了我是随着长和宽的变化而变化的,在此基础上我又接着问:假如矩形OEDC的面积为y, OE = x,用Z + Z超级画板显示点D在AB上运动时x的值和相应的矩形面积,动点(x,y)的轨迹即是x和y之间的函数图像,并单独演示取得最大值时的图形,这样学生也很容易利用二次函数的知识得出面积的最大值. 然后我又分别设计了下面两个变式题:(1)在上面的问题中,如果设OC = x cm,那么问题的结果又会怎样?(2)如果把矩形改成如图所示的位置,其他条件不变. 设矩形ABDE的长AB = x m,宽AD = a m,那么什么时候矩形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多少?通过这样的演示和设问就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开思维空间的机会,通过多种渠道让学生的思路开阔,学会用自己所学知识,多层次、多方位地去思考和分析问题,同时找出问题的本质,并逐步总结出一定的规律,提高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元清.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数学课堂的优化探讨 [J].祖国,2013(11).
[2]李国.多媒体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初中数学教学一探[J].新课程学习,2014(2).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