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学练赛”一体化对初中生引体向上成绩提升的实践研究

时间:2024-06-19

冯富豪 清远市清城区铁英外国语学校

初中阶段学生学习体育课程其目的是帮助学生锻炼体能,提高对体育与健康的认识。但在当前的体育教学模式下,大多数教师实施的教学方法不仅让学生对体育学习产生误解,还会影响这一课程目标的实现。现今,在新课改的推进下,教师要积极地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把思想真正地从“应试教育”的模式中解放出来。尤其是初中体育教师应坚持以锻炼学生体能,提高学生对体育与健康的认识为己任,分析当前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优化初中体育教学策略,实现初中体育教学目标。

1.“学练赛”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释义

“学练赛”一体化教学模式是以“学、练、赛”为主线,在学的基础上,注重技能的训练,在练的过程中更注重技能的应用,在赛的比拼中,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简单来说,“学练赛”是对新教育模式下的整个教学环节的综述。

“学”既包括教师向学生传授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包括学生由自身认知内驱力的影响下而产生的自动自发的学习行为。教师应根据课程目标的要求,结合本学期应教的教学内容,灵活使用一些教学媒体资源,通过适当的教学方法,从而帮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达到课程目标要求。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不同意见和见解,集思广益,形成头脑风暴效果,从而实现学习的目的。在此环节中,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在课堂上做到心中有数。其次,要培养学生认真思考、善于质疑的习惯。

“练”即通过课上或课后的练习,达到巩固所学知识或技能的效果。练习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内化所学的动作技能,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毅力、耐心、恒心等优良品质。在练习中,教师应根据所教动作技能,组织学生进行练习。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学生个人练习或小组练习;也可依据动作技能的难易程度,开展单个动作的练习或动作组合练习。在练习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指导和纠正,帮助学生掌握所学动作技能。

“赛”是通过设置形式多样且富有趣味性的比赛活动,来检验学生的学习、练习情况,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寓教于乐的教育效果。借助比赛,可以使学生及时地发现自身所存在的不足,向优秀者看齐,从而取长补短,完善自身。且同学间的公平竞赛,有利于增进同学间的情谊,团结集体,形成公平、诚信的人格精神。

“学、练、赛”可以互相促进,互为前提,学是练之基础,练是学之巩固,赛是学、练成果之检验。

2.引体向上运动对初中生的重要意义

引体向上运动作为中考体育中的必考项目,对初中生的身体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引体向上是对上肢力量和腰腹部力量的训练,而上肢力量和腰腹部力量对学生的体育学习有着重要影响,并且还影响着学生日常生活活动中的活动能力、协调能力。所以说引体向上对初中生来说非常重要,同时也是他们进行学习时必须要掌握的一项重要练习项目。因为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以后的体育学习中有足够强大的身体素质支撑起他们去学习各种体育知识和技能,也才能在未来进入社会后能够很好地进行工作。且随着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也越来越丰富,初中生又处于身体发育的高峰期,在此情况下,初中生群体中会存在一些因饮食没控制住导致体重超重的学生,也会有因食用过多垃圾食品而造成营养不良的学生,对于这两类学生,可以通过对他们进行适当的引体向上训练,达到减轻体重,增强体质的效果。

3.引体向上运动在初中体育课堂中的现状

3.1 学生缺乏参与度

与高强度的运动相比,学生们更倾向于温和的锻炼,并且不喜欢在运动后满头大汗。因此,大部分的体育教师都是采用传统的方法进行教学。比如,像是引体向上这种高难度的训练。这种训练方式会使学生产生很大的挫折感,进而影响到他们对运动的兴趣。另外,有些体育教师将现代的体能训练方法引入到了教学中。一些初中生不但学习压力大,又处于叛逆期,如果强行进行高强度的身体锻炼,会使他们产生抵触情绪,从而使参加现代体育锻炼不为人所接受,甚至产生适得其反的结果。在信息时代,体育运动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大,相对于身体素质的锻炼,学生们更愿意呆在家里玩电子游戏。所以,在体育教学中进行体能训练,首先要解决学生的认同问题,让学生、家长、社会各界都接受这种新的体能训练模式,这将促进中学体育教学模式的进一步发展。

3.2 学生学习热情较低

由于引体向上这项运动对初中学生来说存在学习难度,学生们因畏难心理导致对引体向上运动的学习热情不高。且教师由于缺乏对学生兴趣的充分了解,难以在体育教学中,设计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活动,导致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缺乏对体育活动的充分体验。

3.3 学生不配合训练

由于我国的体育教育改革刚刚起步,很多学生对这种新的体育教育知之甚少,很多人仍然把体育作为一种简单的运动项目来看待。这也是为什么他们对这个专业并不感兴趣的主要原因。另外,由于大多数学生缺乏系统的运动训练,导致很多人缺乏运动意识。尽管由于国家政策的变化,初中的体育教学有所变化,对唯分数论的观点有所淡化,但仍然存在着学习压力和缺乏足够的体育活动机会的问题。总之,中学体育教育的问题不能完全归罪于学校和教师,学生也是使体育教育产生问题的原因之一。很多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差,参与体育活动需要教师和学校的监督,只有少数的学生才能自觉地参加体育活动,进行体育训练。

3.4 学生家长不够重视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一些家长没有意识到体育教学的重要性,认为智育是学生学习的首要任务,体育教学是可有可无的,这使得体育课成为一种空洞的存在,常常被其它学科所占据。由于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父母、教师对他们的体育教育不够重视,占用了他们的运动时间,导致他们的体质逐渐衰退。

4.“学、练、赛”一体化初中体育课堂引体向上教学的策略探究

4.1 在“学”中习得引体向上的动作技能

引体向上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运动,一般的初中生最多也就做一两个,有些身体素质差的学生根本做不到。此外,该运动本身的条件也比较苛刻,与其它运动相比,对学生的兴趣不大,因此对引体向上运动的热情也就相对降低了。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教师通常是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解动作,然后进行枯燥无味地重复练习,而当他们掌握了动作的时候,他们就会失去对动作的兴趣,所以教师很难保持他们的学习热情。因此,教师要在教学方式上进行改革,重视灵活的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引体向上需要有一个适合初中生进行引体向上的场地,这就要求学校要创造一个良好的运动环境,确保足够的单杠,以防止学生在这里等候太久;另外,场地的建造也要方便同学们的参与。比如,在操场、男生宿舍旁边,让他们随时都能参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适当地加入一些游戏。初中生都是精力旺盛的孩子,他们对玩游戏的热情很高,因此,教师在教他们引体向上这项运动的时候,可以适当加入一些游戏元素,把教师教给他们的技能,变成他们自己的训练方式。男生在初中的时候,主要是生理和心理上的不均衡,而班上的学生也会有不同的发展。不过,班上的学生都有集体荣誉感,尤其是男生,他们更在意自己的尊严,就算教师带着他们去做高难度的训练,就算他们不愿意,也会为了团队的荣耀而努力。因此,教师们可以运用这个特性来进行教学。

4.2 在“练”中掌握引体向上的动作要领

如果学生在学习了引体向上的训练方法和技巧之后,再让他重复训练,很可能会让他们产生厌烦的情绪,降低他们的训练热情,从而影响到他们的训练效果。因此,在引体向上训练中,教师要采取一些措施来提高学生的引体向上的兴趣,使他们在引体向上的过程中始终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以保证引体向上的训练效果。在此基础上,教师应不断地完善引体向上的教学和训练方式,使学生能够在不同的训练内容下获得更多的锻炼体验,从而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参加引体向上的训练。同时,教师也可以采用“捆绑”的方法,激发学生对引体向上的兴趣。所谓的捆绑训练,是指在引体向上和其它运动之间进行穿插练习。例如,在练习篮球时,给中学生做几分钟的引体向上练习;在竞技比赛中,可以把引体向上运动作为一种惩罚机制,如果有人违反了规则,或者是失败了,那么就必须要进行一些引体向上的惩罚。这种方法可以让引体向上的训练变得更加的简单,可以让学生们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保持着对引体向上的热情,从而大幅度地提高引体向上的训练效果。另外,教师还可以安排学生进行核心力量的锻炼,增加平板支撑和俯卧撑的练习;在课堂上,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体能差异来做不同的训练要求,如有些学生能做5 个引体向上,那么教师可以要求其动作要标准,而有些学生体能较好,能做到10 个,那么教师在要求其动作标准的同时注重对其耐力进行训练,使之达到一定的强度;教师可以指导他们进行五指撑地俯卧撑,不断强化和巩固自己的实力。因此,在教的不断创新下,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在不同的练习中,逐渐内化所学动作技能。而身体的锻炼,就像是学习一样,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是要持之以恒地,只有持之以恒,才能提高自己的引体向上成绩。

4.3 在“赛”中稳步提升引体向上成绩

体育比赛并不只是单纯地比拼体能和动作技巧,更重要的是心理素质锻炼和比赛经验的积累。“比赛”是将教学内容和身体素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重要手段,它不仅将趣味性和规则融合在一起,还可以让学员们在比赛中熟练地使用自己的技术,从而在实战中发挥出自己的实力。体育教师在给学生进行比赛过程的评价总结时,不仅要考虑时间、距离和高度,还要注重学生在比赛时的心态、习惯、性格等因素,并对运动员的不良行为进行正确的指导和改进,提高他们的竞技精神,增强他们的心理素质。

举例来说,在拉杆练习中,教师可以设定不同的训练时间,同一水平的学员,比拼的是谁的耐力更强,而训练的时候,则是看谁拉杆的次数更多,在这种公平的比赛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技体育精神。如此,既可以调动全班同学的体育学习热情,又可以让他们明确自己的训练目标,从而找到更好的训练方法。比赛结束后,学生们可以互相交流,互相评价,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思考、竞争、合作、遵守规则的能力。

5.“学、练、赛、”一体化提高初中生引体向上成绩的实施建议

5.1 学练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学”是掌握运动技术的第一步,是“练”的根基,在教学中要做到“先学后练”,也可以“先练后学”,教师要组织好引体向上运动的教学方案,要把“学”与“练”作为主要内容,课堂教学要从“以教为主”转向“以学为主”,在实践中,教师的讲授时间应不超过10 分钟,给学生更多的练习时间,让学生真正做学习的主人,如此,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引体向上的运动技巧,内化课堂中所学的知识。

5.2 以赛促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课程标准(2022 年版)》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习目标和教学进度,引导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展示和竞赛,以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所以,在进行初中引体向上的教学时,要把“学”的分解练习与“练”的组合练习融合进比赛中。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先学后练,也可以边学边练,这样才能不断地激发学生对体育课堂的热情,并且还要不断完善竞赛形式,如个人赛、积分赛、小组赛、挑战赛等。“赛”在教学中应当是对学练成效的一种检验和扩展,通过竞赛的方式,既能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又能促进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加所学体育活动。

5.3 改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引体向上这项运动的分解动作看起来很简单,举杆、拉杆、停、下降,就是这么些动作,为什么学生只能做一两个甚至一个都做不了?运用科学的理论知识对教育实践进行指导,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对体育教师进行了一系列的理论和实践训练,尤其是在生理学和心理学方面。在我国初中生的引体向上运动中,存在着一个“短板”。在学生情绪波动前,教师对其进行适时的心理辅导,探讨了几种因材施教的训练方式,使其产生自我提高的内驱力,从而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针对学生的引体向上水平,采取分班、分层、分组或个性化的方法,进行适当的心理辅导,因材施教,使学生恢复学习的自信和自尊,获得成功的经验和成就感,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克服学生引体向上的“短板”。

6.结语

综上所述,要提高学生引体向上的成绩,必须加强对学生引体向上的训练。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学”、“练”、“赛”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学”、“练”、“赛”三个环节中,学生不仅掌握了“引体向上”的基本知识,而且还掌握了相关的运动技巧,在比赛中体会到了运动的乐趣,为引体向上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